央视一姐,终于来整顿内娱了

    来源:爱看影院iktv8人气:842更新:2024-12-30 23:30:04

    内娱文艺复兴的风,吹到了倪萍。

    从她的个人经历到所获荣誉,甚至是情感史都被考古。

    这股风因何而来呢?

    还得从《再见爱人》说起。

    节目请来了倪萍、蔡明做客,与三对夫妻对话。

    众所周知,这档节目自播出以来频上热搜。

    其中三对夫妻复杂的婚姻问题,在网上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。

    网友们更是辛苦,一会无语一会生气,平添结节。

    结果两位嘉宾一到,有阅历有案例,三言两语就点出了他们各自的问题。

    尤其是倪萍,杀疯了。


    她眼光锐利,直击病灶,同时逻辑缜密,借力打力。

    有时话锋突转,言语间柔中带刀,让人无法辩驳。

    甚至无关内容,这份功力就足以让人佩服。

    看得观察团惊呼鼓掌。

    蔡明当场表情失控。

    观众也感慨,原来这就是初代央视一姐的实力。

    今年内娱最爽名场面,出现了。

    于是,考古之风渐起。

    「中央终于派人来了」



    但鱼叔依稀记得,倪萍在此之前,经历过很长时间的「口碑崩塌」。

    什么「退休之后放飞自我」,什么「怼人上瘾」。

    古早采访不当发言被扒,主持颁奖礼的表现也争议很大。


    鱼叔忍不住加入考古。

    发现这波口碑反转背后,确实有不少值得聊的内容。

    那咱们就再说说这位,曾经的主持顶流、内娱一姐、初代大众情人——

    倪萍

    提起倪萍,鱼叔第一个想起的关键词还是:春晚。

    作为主持人,她前后主持了1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。

    这意味着整个九十年代,一个中国人想要不知道倪萍的名字,很难。

    「赵忠祥是我心中偶像」

    「那倪萍就是我梦中情人,爱咋咋地」

    倪萍的主持功力,大家也有一定共识:绝对一姐。

    1991年,倪萍刚进电视台一个月,初登春晚便遇到重大节目事故。

    宣布电报环节的信件,莫名变成了四张白纸。


    倪萍心中一惊,又很快镇定下来。

    依靠主持人的专业素养,愣是当场编读了四页纸的电报内容。

    笑容满面,语句流利,堪称神级救场。


    1993年,香港「四大天王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与救灾演出。

    意义特殊的时刻,刘德华却口误将北京说成了台北,瞬间慌张失色。

    倪萍迅速救场,先言语打趣化解紧张氛围,安抚演员情绪。

    又找准时机,给刘德华重新介绍自己的机会。

    全程镇定微笑,推进晚会流程继续。



    同年,包括倪萍在内的文艺代表团首次造访台湾。

    不管是应变能力还是颜值,也都让人眼前一亮。


    可以说,倪萍的主持风格影响了几代主持人。

    不同于大众印象中,主持人正襟危坐的严肃形象。

    倪萍总是眉眼弯弯,言语朴素,情感饱满。

    她脸上的笑容也宛若九十年代昂扬的时代氛围一样,令人感怀想念。

    主持人之外,倪萍的业务也全面开花。

    本就是演员入行,后凭电影《美丽的大脚》摘得金鸡影后奖杯。

    连宋丹丹在春晚上的口音设计,都是向倪萍学的。

    写书,一本《日子》脱销,甚至引发疯狂盗版事件。

    《姥姥语录》记录了她和姥姥的日常,以及老人幽默的人生智慧,助其拿下冰心散文奖。

    后来画画开展,当天一售而空。

    就像倪萍55岁时自己说的那样:

    「到现在我干过四件事:做主持人、做演员、写书、画画,全都成了」

    这也让如今考古的年轻观众惊叹,内娱原来有这么强的前辈艺人。




    但似乎很少有人记得,倪萍曾经一度「口碑崩塌」。

    像是主持风格,被指过度煽情。

    因在采访时经常落泪,「动不动就哭」「煽情」的标签就越贴越牢固。


    还有专业素养与传统思维,也备受质疑。

    2007年的金鸡奖颁奖典礼上,倪萍一人主持。

    结果不仅认错了嘉宾,还措辞不当。

    像是调侃演员朱媛媛「缺心眼」,对编剧陆柱国说「祝你永远不得老年痴呆症」,说最佳女配获得者小香玉奖项「本来不是你,她们让给你了」......

    因想要突破主持风格,以及错认活动性质,导致这次主持的反响极差,倪萍一度被骂到道歉。



    退休之后,倪萍更是放飞自我。

    风格不同以往,平等怼遍所有人。

    《天天向上》里,搭档赵忠祥表演现场作画,倪萍在旁全程吐槽。

    吓得字幕紧急找补,仍旧没挡住倪萍的火力。

    「赵老师送给我助理的画有多大,说出来我都嫌丢人。

    赵老师虽然抠门,但知道敛财呀。

    快给赵老师倒点水,公家的水不花钱,快点。

    赵老师现在穿的衬衣和他家窗帘剩下来的布.....」

    央视的同事,少有人能逃开倪萍吐槽。

    各种综艺节目里,倪萍也不再做任何面子工程。

    怼嘉宾,直接掀老底。

    吓得嘉宾拿煎饼堵住倪萍的嘴,结果咬个洞不影响继续说:

    「煎饼买的多少钱,你这么抠能不算清楚多少钱,家里的牙刷脱鞋都是酒店拿的,一条鱼放冰箱里二十年....」


    怼节目组,在游戏里内涵式劝诫。

    「你说我们嘉宾不重要,以后所有的嘉宾孩子们都别来了,上哪挣钱也不挣这点寒心钱。」


    《再见爱人》里也不只杀疯一次。

    第一季中,倪萍就已作为嘉宾参与。

    同样直挑节目中几对夫妻嘉宾冠冕堂皇的借口与问题。

    「-他就觉得,想让我的朋友,让上海人民都知道我过得很好。

    -上海人民关注你们吗?」


    一路看下来,倪萍的公众形象前后断裂式转折。

    口碑时上时下,直至如今翻红「封神」。

    能有这么大变化,一方面与倪萍的个人经历有关。

    三段婚姻,情路坎坷。

    与陈凯歌的恋情闹得满城风雨,最后遗憾收场。


    倪萍形容与陈凯歌的恋情

    第二段婚姻也因孩子患有先天眼疾走向瓦解。

    十年间,倪萍到处辗转散尽家财为孩子求医。

    过程中离婚离职,可以想象其中艰难。

    尤其是从央视离职,对于观众来说,几乎是一段时代记忆的告别。

    但对于倪萍而言,一边是新人层出不穷,自己的主持机会被压缩,一边是孩子看病花费巨大。

    索性急流勇退,另寻出路。

    生活的磋磨似乎让倪萍意识到再没有时间浪费在假东西上。

    她本就性格直爽,言语上更不再矫饰,心态上也不再顾虑。

    有啥说啥,懒得「造假」,更懒得迎合。

    加上她仍秉持着服务观众的老派艺人传统。

    观众意见,她都耐心听取。

    甚至自我打趣,大方玩梗。

    「像我这么煽情的人,我刚才都忍住没有哭」


    这与当下娱乐圈怼观众,艺人自恃独特的氛围「格格不入」。

    资历在那,实话忍不住往外冒。


    就像观众所说,倪萍怼人没坏心没废话,都是实打实的问题。

    表达又平实,完全是观众嘴替。



    除此之外,倪萍翻红的背后,还有内娱近年舆论风向的变化。

    其实,倪萍之前也因语言功力火过一波。

    只是那时,还有不少人为她心惊胆战,觉得她似乎不了解现在的网络环境,这类旧料被挖很可能被骂。

    就像那次被群嘲的金鸡奖上,倪萍话里藏锋。

    实不相瞒,全是难听的大实话。

    「拿奖的人,你们确实有实力,但也有运气。没有拿奖的人,说实在的也特别有实力,但是没有运气,这没有办法。电影界就是这么残酷,同样的演技,有人长得漂亮,她就是大受欢迎。像冯小刚这样的都是传奇了,长得这么难看还那么受欢迎,这比较少见......你们当然有年轻的男人女人,但谁家里没有爹没有妈呀(人都是会老的),都是好看的(年轻的)没有难看的(年长的)吗?我们就是那难看的,但我们也是家里的那爹那妈那姥姥,别不待见我们。」


    但如今,观众历经内娱频繁塌房,曝出的天价日薪让人咋舌,艺人的德不配位已成普遍现象。

    倪萍的「开火」某种意义上已是替观众宣泄情绪,朴实发声。


    而最重要的,是观众对倪萍所代表的艺人专业性的想念。

    今年《歌手2024》热播时,就有许多观众吐槽主持人的不专业。

    别说调度救场的智慧了,连基本功都堪忧:吐字不清、重音发错。

    「节目最需要摇人的不是唱歌的,是主持的」

    作为曾经的央视一姐,倪萍就曾说,主持人光报词儿,上去就是傻子。

    主持人要比任何人都应提前消化好活动的全部信息,甚至预想现场诸多可能,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临危不乱。

    就像《再见爱人》里,倪萍每句发言都能看出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功课。

    说白了,让观众惊叹的只是之前艺人的基本功。

    只是现在,连这份基础的职业要求,都在艺人身上日渐不见,所以文艺复兴才会频繁席卷内娱。

    但,不断反刍终有味同嚼蜡的一天。

    那时的内娱,还能剩下什么呢。


    最新资讯

    Copyright © 2008-2018

    统计代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