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捞女被下线,怎么都在反对?

    来源:爱看影院iktv8人气:862更新:2024-04-05 21:35:00

    《南来北往》中规中矩地完结了。

    之前一直在观望,结果发现这剧的制作班底虽然硬实,但是确实没有啥可圈可点之处,所以久久未动笔。

    直到前不久,剧里一个女性角色姚玉玲的结局引发热议,而观众一边倒的争议也引起了我的关注。

    一个“女三”从张扬明艳断崖式跌到灰头土脸的结局,竟让这剧被贴上了“厌女”的标签。

    骂战我看了,可始终觉得网友没骂到点子上。

    今天就来好好聊聊,这结局的不对劲究竟在哪。

    南来的,北往的,所有故事的发生都与一列火车相关。

    编剧也想透过跟列车相关的旅客、工作人员来展示人生百态,人情冷暖。

    主角嘛,列车上的警察,再细一点,一个资深老警察,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。

    男主的官配是老警察的女儿,国产刑侦局嚼烂的设定。

    谈及剧情,大家估计能猜得八九不离十了。

    在老警察带领下,愣头青成长到独当一面,最后所有人站在主角视角上一起包饺砸~套路。

    唯独一个角色,跟整体背景的灰土色调完全不一样,她张扬、明艳,永远是鲜活的色彩,也算本剧的门面担当——

    姚玉玲。

    姚儿是列车上是播音员,年轻,漂亮,爱打扮。

    在还需要用粮票换粮的年代,她会把所有粮票拿去换成布票,美于她是头等大事。

    她也会把铁路发的统一制服裁成修身更凸显身材的版型,跟现在的BM风有得一拼。

    闲下来了,她研究的是如何变美,会根据当天活动,改变自己的穿着和搭配,放在现在,那妥妥一穿搭博主。

    你不知道她下一秒会从哪掏出梳子和镜子,开始对镜自顾自整理。

    当所有角色都埋头只顾面包时,剧情难免无聊,而姚儿的出现是干巴的面包里突如其来的一口果馅,让人惊喜。

    但是这也让观众忽略了,编剧塑造的姚玉玲,其实从头到尾都是女主的对照项,而非一个独立的人物。

    即,她是一个经典的“反女主”角色。

    比方在对感情的选择上,剧情描绘的姚玉玲就一个是作天作地,嫌贫爱富的“狐狸精”。

    第一任男友汪新(白敬亭 饰)铁饭碗可能不保后,她立马选择分手。

    第二任男友牛大力,对她像舔狗,两人已经到挑日子结婚的阶段,结果姚突然反悔。

    面上的原因是出现了更有钱的贾金龙,也即她最终的结婚对象。

    跟贾金龙结婚后,姚玉玲活成了梦想中的样子,出行是软卧,背的是香奈儿,房想买就买。

    然而若以上帝视角看,这里有一个国产剧式的宿命论——

    贾金龙的实际身份是十恶不赦的毒贩。

    动动脚趾头也知道,这对的结局会是怎样。

    最终,姚玉玲不得不回到尘世。她经营一家烧烤摊,独自抚养孩子。

    当前任牛大力无意中来光顾生意时,她邋里邋遢的,自卑到抬不起头来。

    不管怎么看,这都是很经典的模板:借反派的悲惨下场,弘扬正向道德,批判这种坏女人不得好报。

    最后,所有人都缅怀老警察,感叹物是人非。

    抛开演员加持的讨喜,这样的结局其实很标准、很正确,放在早些年完全不会有问题。

    但为何如今的观众竞相替姚鸣不平?

    因为依据人物逻辑,人们认为哪怕卖烤串,姚玉玲也必得是烤串西施一类的人物。

    自开场她就是要美不要命的人,如今怎么甘心这样活着?

    网友甚至找出了现实例证,人间多得是生意美貌两不误的老板娘。

    说实话,这剧实际观看人数,可能都没有后来的讨论人数多。

    而在我看来,形象问题并非真正的问题所在。

    编剧该骂,但错不在于把姚儿整得邋里邋遢。

    姚最本质的人物性格,是有不符合那个年代的清醒,她一直在争取自由选择的权利。

    她一开始爱美时有勇气面对指指点点,后面也就有勇气面对灰头土脸的世界。

    是,美需要勇气,而丑何尝不是她的魄力?

    在经历生活的巨变之后,她或许失去了装扮自己的心志,但不意味着她变弱了、变孬了。

    能够接受现实的落差、世界的疮痍,带着孩子的她没得选,但哪怕活出自己最讨厌的姿态,她也要继续熬,这对这个爱美的女人是更困难的事。

    代入姚玉玲的环境和背景。

    虽然她丈夫把祸事全包揽了,但她吃穿用度的钱从何而来,她心里会没数?

    毒贩的险恶,大家也是有所耳闻的。日后若是有个什么圈中故人找上门,甭管是敌是友,孤儿寡母都吃不消。

    所以,她还能经营一家烧烤摊,已经是万幸。

    姚玉玲或许是为了避险而刻意低调,又或是真悟了,明白自己曾经的美是带血的,总之“变丑”在逻辑上怎么都说得通。

    说到底,外表可以反映人格,却不和人格正相关。

    而编剧的真正问题,是在结尾破坏了姚玉玲人格的统一性。

    恰如我前文夸赞她有勇气面对现实、重新生活。

    我认为这样的姚玉玲,在任何人面前都无需自卑。

    她比谁都清楚从悬崖底慢慢攀爬的不易。

    现在的她已经在平地上了,见了前男友,她完全可以挺直腰杆。

    再回头看姚玉玲在剧中的三段感情。

    第一段:男主汪新。

    缘何起?

    姚把粮票换成布票后,长时间不吃饭低血糖晕倒了,此刻带着大白兔奶糖出现的汪新就犹如救世主,让姚心动了。

    姚没分清恩情和爱情,所以上了头。

    但细想,问题全在女方吗?

    剧中描绘的汪新对姚的心动,更多是在于外貌,一阵风吹醒了少年青春荷尔蒙躁动,仅此而已。

    两人在一起后,凡事都是姚主动,汪新对这段感情的态度反而是怕人看见和享乐主义。

    一边享受着马燕(金晨 饰)跟他言语上的斗嘴,一边又享受着姚对他的偏好。

    而这段感情的结束,也是编剧描绘姚嫌贫爱富的开始。

    因为汪新的铁饭碗可能不保,姚立马“落井下石”,跟他提了分手,原因是两人没有未来。

    而安排完姚的“背叛”后,编剧又立马搬出了马燕,一个对汪新无微不至忠贞不二的朴素姑娘,这其中的对比意味不用我多说了吧。

    我们对姚的喜欢,部分程度上归功于演员的演绎。

    她跟汪新分手前,所有观众都知道,那是为了给官方cp让位。

    可即便如此,亲身经历过的姚依旧哭得梨花带雨。

    与此同时她还是一个效率女战士。

    “恋爱不奔着结婚去,那谈着就没什么意义。”

    第二段,牛大力。这是较为复杂的一段感情。

    但谁都知道姚玉玲并没有爱上牛大力,或许努力过,但也就到此为止了。

    老实说,牛大力前期在追姚玉玲的过程中确实费心费力。

    但是他对她的占有和喜欢,已经在过程中逐渐变质了。

    他将姚玉玲视作战利品,成为了给他涨面子的工具。

    所以才会有后来那段对姚玉玲买衣服时的经典点评:

    咱俩这看电影

    吃啊 喝啊

    是不是都我花的钱

    那你省下来的钱

    不就买新衣服了吗

    所以说你的衣服里面

    有我一份功劳

    妙啊,这逻辑就等于明晃晃地说:你所有好事都靠我。

    搁现代,我们管这叫PUA。

    刷上新漆的二手自行车骗姚是新车

    莫名其妙的大男子主义,加上每时每刻的普信,换谁都很难跟他过得长久。

    牛大力他从始至终想的只是追到手,而到手以后他并没有爱惜。

    如果真的爱惜,他应该想办法解决感情中的矛盾,而不是通过喝药自杀来逼姚别走(果然每个时代都有杨波),让她更遭人唾弃。

    第三段,贾金龙。

    你说她真正爱的到底是谁,我认为只有贾金龙一个。

    钱是其次,贾金龙唯一一个真正愿意接受姚玉玲的小性子,愿意哄着她的人。知道她想念母亲,就干脆直接在附近买了房,方便经常看望。

    他懂姚玉玲,愿意包容和接纳她的全部,这是成熟的爱情。

    就算贾金龙没钱,他想的依旧是:我所有的好事都有你的一份。

    我不免想到《武林外传》中的杨蕙兰。

    作为一个风评甚差的女性角色,她最大的槽点亦是爱财、薄情、招摇。

    比武招亲,爹是租的,只为钓到金龟婿;进了菜刀门,实则就是搞传销,什么人都舍得骗。

    但你说她爱钱,她最底层的追求反倒都是为爱。

    比武招亲,她最后心属的是穷的揭不开锅的小郭(女扮男装版);进菜刀门,也只为见到菜刀门的帮主,她幻想中的青年才俊。

    所以,她在得到爱、确认爱以后,可以抛弃一切,去跟杜子俊去过粗茶淡饭的生活。

    她不是嫌弃李大嘴的条件,而是李大嘴本身就不是对的人。

    这放在姚玉玲身上也是一样的。

    她当初不选择牛大力,本质逻辑就不在于他的阶级或财产,所以到结尾时,她也不必因为二人的落差而高看他一眼。

    她的自卑,不过是编剧的一场意淫,是用上帝视角主持人间“正义”罢了。

    其实《南来北往》的编剧都是业界赫赫有名的名笔,手下名作众多。

    在一个这么小的人物身上露怯,实在出人意料。

    姚玉玲的奇怪人物线,却是个太基本的问题。

    它暴露出,如今的国产剧对女性的解读,甚至挖不到最基本的人格层面。

    人设可以变,但人格却是很难变的。

    曾经的姚玉玲骄傲,是因为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,且她敢为这选择负责。

    一个超前于时代的女性,应当有这种不怕后悔的心理素质。

    就像华妃哪怕已经无从翻身,她照样不可能对祺贵人低声下气。

    这都不是心气的问题,而是她人格里就没有“认怂”这行代码,程序要咋跑?

    我想起以前有一种假得可笑的视频,大概是说一个女子在街上被男生搭讪,爱理不理,但回头男的开来一辆保时捷就立刻跪舔。

    某种程度上,牛大力的爽剧就蛮像这种视频的变种。

    年少时嫌贫爱富离我而去的白月光,眼瞎不识我是潜力股,如今再相见,我娇妻相伴,腰缠万贯,而她只是一个烧烤摊灰头土脸的老板娘。

    当然,这设定又透露出编剧觉得卖烧烤是低等的工作,又是一种赤裸裸的刻板印象和歧视。

    我们明白,旧时代里不仅女性地位低,很多弱势群体都在受到压迫。而年代剧呈现这种不平等,很大程度是还原现实。

    但如今的剧作,却隐含了越来越多不为符合时代背景而存在的偏见。

    而不管是故意的也好,无意识的也罢,这问题总归反映出许多编剧意识的落后与保守。

    之前《漫长的季节》《人世间》大红,也有不少“爹味”“厌女”的批评。

    某种程度上我其实能理解,身为一介凡人,却必须得跳出个人框架,去替其他性别、阶层、年龄、处境的人思考,这是相当难的一件事。

    但说实在的,让姚玉玲一直骄傲下去,并非什么逆天的设置。

    这反倒符合她一向蔑视正统的性子。

    社会的“正统”是,少数人要向规则屈从,不可僭越。

    姚玉玲以前不从。她表面是破坏者,但实际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在生活。

    她如今可以换个造型,但本质不还是如此?又怎么该低头?

    结尾极尽手笔描绘她低到尘埃里的卑微,再无限放大前男友的释然和大度的手笔,最终刻画的不是人性,而其实仍是规则的伟大和不可僭越。

    这,才是国产剧最隐秘的丑陋。


    最新资讯

    Copyright © 2008-2018

    统计代码